吃货故事会10月刊·在美帝最难忘的一顿饭

小分队和吃货们是因为食物连接在一起的

而我们每个人和自己的内心

也往往是通过食物连接在一起的

小分队从今天起,会(不)定期讲一些关于食物的故事

总之就是

煽一煽情

逗一逗[哔——]

今天的主题是

(来美帝以后)印象最深刻的一顿饭·以及跑题

↑这不就是没有主题↑

除了今天的小故事,也欢迎大家给我们投稿

我们下一期的话题是

来到美国的第一次Date!(及其跑题)

可以但不限于吐槽煽情喂狗粮

在下方留言或者发邮件到

info@thechihuo.com 都可以哦~

一经采纳,我们会送出吃货小卖部$15礼品卡

https://store.thechihuo.com/

另外我们也长期欢迎大家给我们投稿

好吃的探店,厉害的菜谱,在美国的生活TIPS

统统可以

一经采纳,也会送出吃货小卖部$40礼品卡哦!

#偷渡#

每次回美国都会在箱子里藏上几包双汇王中王,有友泡椒凤爪还有各种牛筋辣条之类的小零食。然后在入关队的单子上写上没带吃的,故作镇定的走出海关后那种激动的心情就跟小时候考试作弊成功了一样。
https://store.thechihuo.com/?utm_source=wechat-dahao&utm_campaign=story-oct21&utm_medium=article-banner,我回家把零食收起来以后总是不舍得吃,过了许久竟突然发现大部分都过期了:-I

(心疼地强势插入吃货小卖部广告一枚:你们怀念的国内零食,还有各种美国日本好吃的,都可以在小卖部买到哦~https://store.thechihuo.com/)

#终于吃了一次米其林#

这是我在美帝吃过最贵以及最累的一顿饭

早听说三番的米其林餐厅很出色,于是就约着几年没见的朋友在Quince吃了一顿。预约了8点开始吃饭,差不多12点才走出餐厅。还好是很熟的朋友,可以从小时候的淘气聊到远方的诗。从前菜到甜点的每道菜都还算精致,可惜没有一道是能够记住食物味道的,感觉失去了钱包出血(400多刀)的意义。

吃完甜点后,服务员还推来了一个Dessert Cart,真的真的是吃不下了。出门前,店家又送来热巧克力,更是成了甜蜜的负担。

吃米其林好累…还是先放放吧。

#日本友人#

来了美国之后交到很多日本朋友,而他们的英文口音…可能是我们革命友谊没有进一步升华的主要原因。

比如说,他们是发不出[f]这个音的,一般都是用[h]来代替。

有一次带他们去吃中餐,酒足饭饱、杯盘狼藉(并没有“相与枕藉,不知东方之既白”)

日本友人感慨道:“I’m WHO,I’m WHO”

???中餐太好吃,已经吃到忘我的境界了吗???

后来才明白,他说的是I’m FULL.

#日本友人2#

这个是跑题。有一次和他去六旗,他非常激动的大喊“玛吉酷Mountain”!

虽然没有听懂,但我以为是孩子最近看什么动漫又中二了,抬头一看

Magic Mountain,魔术山。

#惊人的中文水平#

吐槽完日本友人来吐槽一下自己。

在美国待久了,英文水平没长进,中文水平反而有所下降。而且出国后的朋友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对认知南北方人的风土人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提升,以前地理课上分不清的地名也终于分清一点了…但更多的是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有个老段子大家都知道:你在哪?我在德州。能给我带个扒鸡回来么?

对就是这个段子,有一次吃饭我给大家讲,所有人都冷场。呃…难道是我段子太老…

朋友开口了:德州… ba 鸡?德州 8 鸡?吧唧一声掉地上了?!

#城市的灵魂#

有天朋友突然微信上一脸深沉(你看见了?)地问我:“小爱啊,你知道咱们这个城市的灵魂吗?”

我不明就里,半开玩笑回了一句:煎饼果子?

想不到她说。然后给我发来一张半夜两点人们排队购买煎饼果子的照片。从此对那家煎饼深深种草,立志回国一定要去吃。

(你们想问是哪家对吧,南楼煎饼!!)

后来借拔智齿的机会终于回国了,两周要拔四颗智齿,根本没机会吃东西。回美国前两天,是我最后的机会。虽然还没拆线(别问为什么拔牙要拆线)我实在忍不住了,大半夜跑到医院挂急诊,说大夫啊我这根线都翘起来了,自己都快掉出来了,我能不能拆线了啊。大夫研究了一下拒绝了我。

但我还是去排队买煎饼了:疼就疼吧,我只吃一口。你们想的没错,最后一整个煎饼都吃完了,一点都不疼。

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酥那么薄的馃箅儿,酥脆的感觉奇妙地按摩着肿痛的牙床,抚平了翘起来的那根线,仿佛我从来没有拔过牙。

#想起国内的男朋友#

小时候和一个男生一起去吃KFC,他点了一个全家桶,然后他坐在我对面默默吃完了一整桶,当时觉得能吃的人一定是个好人啊(也不知道是什么逻辑,反正后来他就变成了我的初恋,当然后来我们还是分手了)

现在我甚至不记得他的样子了,但是他啃鸡翅的神情我却历历在目,那份对食物的热爱和尊重深深打动了同为吃货的我。

后来的男朋友们,但凡无法吃在一起的都是不欢而散,一日三餐都无法统一,日后又怎样一起生活?

#朋友回国了#

今年春天一时兴起,想周末去LA的环球影城看哈利波特,于是准备问LA的朋友要不要约饭and能不能蹭住,她说:“这周末吗?下周我就要回国了。”

(⊙_⊙) 那还回来吗?

嗯,只是不回LA了,考了LSAT,辞去工作,要去东部读法学院了…

于是那个周末我就去了LA,住在她家,又和另一个也在LA的同学约Republique的brunch。

我们从高中认识,到现在居然差不多十年了!她们一个即将转行、开始新的征程,一个刚刚结婚买房,也开启人生的新阶段。

过去对我们来说很遥远的事情,就这样波澜不惊地发生了。在Republique门口一边聊天一边排队,看到好看的甜点都想要,互相吃对方盘子里的菜。好像高中时我们也是这样,周日晚上返校,各自带来一大堆零食点心,在教室或寝室边吃边讨论…

那时候我们只希望时间快点过去,不要再为考试和读书烦恼;然而今天,似乎我们都可以理直气壮花自己的钱享受自由生活,却又聊起更多大大小小的麻烦事,小到汽车保险和如何省油、现在用哪款眼霜,大到结婚买房、职业前途。吃完这顿,又将各奔东西,继续操心…

#老佛爷来美国#

妈妈是个在国内做生意的女强人,在外头一直是雷厉风行的老佛爷(姓慈名禧的的那个…)性格,大家都很怕她。

记得初中毕业的时候妈妈送我出国,泪眼朦胧的。后来呆了两个月,妈妈第一次来美国看我,老是怕我在这里吃不好,晚上问Homestay可不可以找当地比较好的上海餐厅送我们过去。

因为Weekday的关系,那家餐厅冷清得不得了,服务员懒懒散散,也不愿意帮忙倒茶,菜品也很一般,可是妈妈一直都沉默带着点忧桑的吃~当时并不了解美国餐厅具体要付多少Tip,就拿了10%。后来服务员盛气凌人地过来,说:“不好意思,美国晚餐的小费,起码是要付18%的!”

当时对美国一点都不了解的妈妈一直道歉,又拿了Tips出来,那一刻突然想起平时妈妈在国内据理力争、雷厉风行的样子,现在为了我在异国接受别人的盛气凌人,觉得非常心疼。

强势插入吃货小分队Tips到底怎么付攻略!

#美国来的孙子#

最近看了部电影叫《孙子从美国回来》。想起前段时间父母来美国看我,点了附近芝麻小馆的菜,父亲说,美国这里的菜也做的很不错。我问他 “老爸,你知道我最喜欢吃什么菜吗?”

其实食物承载的感情,一些记忆,才是我难以忘怀的,尤其是出国了以后,这些记忆就如同抽丝拨茧般,在脑海中愈发清晰。时至今日,我仍觉得最好次的泡面是在去湖南的火车上,最好次的菜是妈妈在我回家后准备的粉蒸肉和双椒鱼头,以及最怀念的是奶奶5点起早去买新鲜青蛙做的辣炒田鸡

借用舌尖上的一段话 “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断流变,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他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年夜饭#

印象最深的是在美国第一顿的年夜饭。当时还住在USC旁边的又破又旧又贵的公寓里,客厅简直是迷你,没有餐桌没有电视,只放了一个能坐两个人的小沙发和一个茶几。在这样艰苦朴素的环境下,还愣是把几个好朋友们都叫到家里来一起包饺子吃。

当然了,那时候我们也没人会包饺子,于是上网查菜谱的查菜谱、问长辈的长辈、再加上我们的“悟性”和“重在掺和”精神,折腾了几个小时后,我们竟然也吃上了自己一步步和面剁馅儿擀皮儿最后包出来的饺子,重点是,味道竟然hin不错!

还记得那年的春晚是在小小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看的;还记得听到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时候,小伙伴们都默默地擦起了眼泪;还记得有人看着春晚就睡着了,有人看到一半想起明天上课的作业还没写完……

当年一起包饺子看春晚的小伙伴们都已经各奔东西了,而我后来再包的饺子,却再也没有那天的好吃了。

以上故事来自吃货小分队成员

如有雷同,过来打一炮架

编辑 | 爱食李

那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另外关于来美国后的第一次约会

别忘了给我们留言投稿哟

收到了礼卡去哪花?

当然是吃货小卖部啦!


最新文章
[ninja_form id=2]